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NEWS

新闻中心

离婚协议中将财产赠与子女之裁判路径探究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09-20点击:33

生活中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夫妻双方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将一方所有或者双方共有的财产赠与子女。而此类协议在履行过程中通常会碰到以下两个问题:一、夫妻一方或者双方反悔是否有权撤销赠与?二、如果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拒绝履行离婚协议中的赠与义务,子女是否有权请求其履行?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法院对此大部分持否定态度,即不支持赠与之撤销。主要理由不外乎以下几点:1、该赠与行为属于目的赠与,因离婚这一目的的实现,无法撤销赠与,这样的裁判依据明显是搞错了顺序,理应是因离婚才有的赠与,而不是为了离婚而赠与;2、赠与合同属于诺成合同、双方合同、非要式合同,除了赠与一方表达赠与的意思表示外,还需要接受赠与一方也明确表达接受赠与的意思表示,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接受赠与一方尚处于幼年,无法表达接受赠与的意思表示,另外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来说,接受赠与的意思表示,也并不会导致赠与合同的成立,而一般实务中将其拟制处理,但是这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作为支撑;3、认为这样的赠与行为属于具有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而具有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属于不能撤销的赠与,在离婚协议中达成的赠与子女的事项,一般认为是具有经济保障的功能,其背后更多的是具有抚养义务,而抚养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其明显不属于道德性质的义务,故该裁判依据并不令人信服。

关于第二个问题,目前法院对此类诉讼的处理基本上是支持与否定各半,并未形成统一意见。支持子女享有请求权的基本不正面阐明裁判理由,通常直接认定此类条款属于利他条款,因而子女享有独立的请求权。而认定子女无请求权的案件中,往往认定离婚赠与条款是“经由指令而为给付”的不真正利他合同,因而子女无独立请求权。

上述两个问题的核心在于我国的利他合同制度。而造成裁判结果大相径庭的原因在于实务界对利他合同中第三人权利的司法认定未达成共识。接下来本文将就我国利他合同制度中的模糊地带进行分析。

利他合同,又被称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为第三人设定权利的合同。利他合同在学理上分为真正利他合同和不真正利他合同。其区分标准是以第三人对债务人是否享有独立的债务履行请求权作为区分标准。《民法典》第522条第2款确立了我国利他合同制度的规则,不仅终结了前《民法典>时代对原《合同法》第64条是否为利他合同规则的解释论之争,还为第三人权利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基础。当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第三人享有对债务人的独立请求权时,第三人可将《民法典》第522条第2款作为其请求权基础在司法实务界并无疑义。

然而,司法实践中的多数情况是合同中并未明确第三人是否对债务人享有权利,仅是约定债务人向第三人给付。由于《民法典》第522条第1款(原合同法第64条)也规定了第三人仅享有领受权利的不真正利他合同。因此,在合同约定不明时,对于合同的性质的认定,直接关系到第三人的利益。因此,法官在审理此类案件时通常只能通过《民法典》第142条的合同解释规则来做出判别。

但仅凭合同解释规则是否足以准确推断出双方缔约时的真意,笔者持怀疑态度。由于此类案件可能会对第三人(大概率是未成年人)的利益产生重大影响,如无一套严密的逻辑规则辅之以证成,第三人之权益极有可能因司法裁判权虚化当事人之意图而受到损害,缔约双方的合同目的反而会因此遭到扭曲。

笔者认为较为妥当的司法认定逻辑应是在审视利他合同原因关系的基础上,考量合同所含兑价之合理性,再结合合同解释规则予以综合考量。所谓原因关系即债权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或者可以说是债权人为第三人创设利益之原因。一般来讲,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是驱动债权人为第三人创设利益的主要动力。比如上文提到的父母在离婚协议中对子女房产赠与的约定,其出发点在于父母对子女具有抚养的法定义务。而将房产赠与恰恰是起到对子女生活的经济保障作用,这就是双方订立此利他条款之原因。但仅有原因关系并不足以得出子女就因此具备了独立请求父母履行合同之权利。因为考察原因关系仅能帮助裁判者辨明双方订立利他合同之履行目的,是第三人领受合同利益之正当性要求。而辨析是否为真正利他合同之关键在于第三人领受之利益能否上升为其可主张之权利。这就需要我们从合同中审查债务人是否愿意通过利他合同实现其自身利益还是有赋予第三人权利之意图。合理的合同兑价则是判断其意图之最有效的切入点。例如,判断离婚协议中赠与子女财产的部分究竟是否有赋予其请求父母履行之权利的意图除了考虑原因关系之外还需结合该合同兑价的合理性。因为离婚协议通常包含了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分割的一揽子方案。如赠与行为除了父母欲保障子女生活之考量因素外,还包含了双方实现财产分割之意图。而该分割方案对赠与人来讲具有合理性,那么笔者认为第三人就应当被赋予独立请求之权利。如该方案欠缺合理性,那么该合同仍属于不真正的利他合同,第三人仅有领受合同利益之权利。因为父母双方已从离婚分割共同财产的合同兑价中实现了赠与子女之权利意图。反而言之,若协议中存在不合理因素扭曲了双方获取离婚分割共同财产的兑价意图,则不宜认为真正利他合同。据此,判别此类合同中的受赠人是否享有独立的请求权时,除了考虑原因行为之外,还需结合合同兑价之合理性,通过合同解释规则对个案进行具体审查,方能得出结论。

关于父母是否有权撤销赠与的问题,笔者认为无论是真正的利他合同还是不真正的利他合同,赠与人均无权撤销赠与。因为此类赠与条款并不等同于普通的赠与合同,除了涉及到第三人利益之外,还因其通常是离婚协议中对财产分割方案的一部分。一旦撤销,不仅损害了第三人合法权益,还违反了离婚协议的约定。此外,若离婚协议最终被认定为真正的利他合同,即第三人享有独立请求权,如此时仍然准撤销,显然在逻辑上很难自圆其说。否定赠与人享有撤销权在审判实践中并无异议,只是裁判理由还值得推敲。上述裁判路径除了在离婚协议中的赠与问题之外,在运输合同、保险合同等利他合同中均可以类推适用,本文在此不予赘述。

罗马法中有不为他人缔约之说。利他合同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合同具有相对性理论,并所引发了法律规则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利他合同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经济合同领域。把握利他合同之实践要义不仅要善于以第三人之权利视角进行审视,更要能准确透析利他合同相关司法裁判之认定路径。

因篇幅限制,引注从略。

(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